小记者家长感想:采访学习并进,寓教于乐,活动丰富多彩,不虚此行!

发布时间:2023-04-19 23:50:29


【版权文字,未经授权禁止商业转载】

小记者们和华文教育培训学院同学玩游戏互动。(陈籍雄摄)


写作之旅 乐在其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侨报》小记者团的暑期中国之行,是一次快乐写作之旅,让学写作爱写作的孩子们体验到了写作之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小记者们提供了写作素材,辅之以美食之乐、美景之乐、欣赏表演之乐、参观交流之乐、同龄朋友相聚之乐、组团出游的众乐之乐,让孩子们欢乐之情充溢心间,兴甚至哉,自然就文以咏志,乐在其中了。再加上和小伙伴一起写文章的合作之乐,向老师请教写作的学习之乐,文章登报之后的收获之乐,得到父母夸赞的得意之乐,真是众“乐”齐发,其乐融融。相信这次写作之旅的美好记忆,能够一直驻留在孩子们的心中,促使他们能够继续不断地乐于学习写作,乐于用文字记录生活表达自己,乐于体验中文的独特魅力,时常享受中文读写之乐,将自己的生活变成快乐写作之旅,哪怕能像老爸似的享受打油之乐也好。附打油诗一首向《侨报》各位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是您们的精心安排和辛苦工作给了孩子们这快乐的写作之旅!


侨报小记者中国行 

孩儿组团中国行,爹妈家里忙刷屏。孩儿飞机刚落地,爹娘心也到北京。

  

孩儿观景迷了眼,爹妈看孩不转睛。孩儿片中盈盈笑,爹妈赏片笑盈盈。

  

孩儿传来几声唱,娘听仙乐耳暂明。孩儿拍了一桌菜,爹品美食涎不停。

  

孩儿忙着写报道,爹妈忙着敲叮咛,孩儿发个豆腐块,爹妈似见文曲星。

  

孩儿得了小疾病,爹妈如遇大事情。孩行千里母担忧,担忧劳神不劳形。

  

身心俱劳是领队,老师带团如带兵。衣食住行样样管,医药护理门门清。

  

事无巨细均周到,情有突急更英明。白天旅途当司令,晚上文苑做园丁,

  

布局谋篇勤指教,斟词酌句益求精。学生粗描虎类犬,老师细画龙点睛。

  

一日为师一生敬,一路为师一世情!还有团中诸同龄,个个都是小人精。

  

名胜景观仔细看,访谈讲解认真听。众人互帮做朋友,四目相对愁writing。

  

我搜肠来你刮肚,文思如泉涌不停。你言我语同编织,篇篇锦绣共双赢!

  

精彩活动增识见,良益师友长水平。小荷已露尖尖角,雏凤初啼娓娓鸣。 

  

孩儿此行收获大,华夏文化滋心灵。万书不如万里路,人人皆赞不虚行! 


(侨报小记者邱天怡、邱天睿的家长)


写作水平 进步神速

得知艾薇入选《侨报》小记者访华团之后,我们全家都特别兴奋,为艾薇感到骄傲!但同时也有一些小小的担心。独自离家那么久,要负责写稿,还要自己洗衣服,行吗?能适应广州的天气吗?我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特意提前几天带艾薇回国先倒时差适应,然后于7月2日送她与小记者团的主团队在广州会合。

  

会合前的一天,艾薇有些紧张和担心。她最担心的就是怕没有朋友。大部分小记者都是从纽约一起飞广州的,在路上就会认识了,万一自己融不进去,想家怎么办呢?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我告诉艾薇我给她写了一封信,让她在参加夏令营的第二天晚上打开,或许对她有帮助。信里我写满了对艾薇的不舍、鼓励、嘱咐和期待。

  

送走艾薇之后,我就不由得开始有些想念了。前两天没敢打搅她,到第三天实在忍不住了,和艾薇通了电话。我问她:“你看了信了吗?” “嗯?什么信?” “就是第二天让你打开的信啊!” “噢,我忘了,我现在就看!” 

  

哈哈,我不禁笑了,原来小家伙根本没想家啊!把看信的事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我顿时觉得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艾薇在夏令营一下就交到了不少好朋友,老师们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是一个充满温暖、互相关爱的集体。每天的行程都很充实,富有挑战。在参观采访之余,每天还有机会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这真是集学习、参观、采访、写作、游玩、美食为一体的超高规格夏令营啊!我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打开微信,查看侨报小记者俱乐部群,仔细地阅读每一天小记者的报道,欣赏老师和小记者发来的一张张照片。

  

我欣喜地看到艾薇的进步。无论从和广州学生的联谊活动,还是到充满历史的碉楼建筑,从富有传奇色彩的黄飞鸿、叶问这样的历史人物,到向中新社资深摄影记者学习,不管稿子跨度有多大,每一篇都能写得那么详实、生动、连贯!短短几天,艾薇中文写作水平的进步神速!

  

行程的最后一天更是精华,。这难得又宝贵的机会让艾薇大开了眼界,从此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之上。

  

非常感谢《侨报》提供给孩子们这样一个高规格夏令营,特别感谢带队老师们的辛勤指导和一路的辛苦!这次经历将是艾薇一生的宝贵财富,也将是我们全家永远难忘的回忆。期待明年能再一次参加小记者夏令营!加油!(侨报小记者施艾薇的妈妈王伟)


寻根中国 意义深远

女儿李玥佳有幸被选为此次《侨报》小记访华团的一员,尽管只有十几天的短暂旅行,但是对小记者们意义深远,终生难忘。

  

在过去的这十几天里,在大洋彼岸的我们,每天跟随小记者访华团前方发来的报道、照片及录像,伴随着女儿的脚步,如身临其境一般 游览了美丽的珠江夜景,,欣赏了佛山祖庙里精彩的舞狮表演,攀登了风景独秀的慕田峪长城。

  

小记者们在这十几天的旅程中,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验,用相机去记录,用笔来传播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丰富多彩且有张有弛的访华活动,让这群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小记者们饱览了中国的大好河山,领略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了解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这次旅行不仅会成为小记者们一生中一段非常珍贵的美好记忆,而且会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令他们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小使者!                                                       

此次采访活动,女儿李玥佳经受了许多人生“第一次”的考验: 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远行;第一次自已用手搓洗衣服、晾衣服;第一次在烈日炎炎的高温天气下,连续十几天,马不停蹄地参观采访;第一次在每次采访之后, 短短的时间内当天就完成报道;第一次用刚刚学会还不太熟练的粤语演唱广东童谣“月光光”。这段难忘的旅行中,女儿和她的小伙伴们不仅吸取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提高了中文水平,强健了体魄,还锻炼了独立生活、时间管理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访华之旅中,小记者们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太多美好的体验,太多美好的记忆,小记者们收获满满!

  

作为家长,我们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恩。真心感谢《侨报》的各位老师、编辑及各有关单位给小记者们创造这么一个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特别感谢亲自带队的李老师及陈老师,两位老师不辞劳苦,顶着酷暑,不仅要指导、带领小记者们高质量地完成每天的参观、采访及发稿工作,还要精心照顾小记者们每天的衣食住行,问寒问暖。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无私奉献也深深感动着小记者和家长们。老师们辛苦了,谨向您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侨报小记者李玥佳的妈妈张艾芝)


同学互帮 团结友爱

通过这次《侨报》小记者访华活动,黄秋晨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美。她无论是在中文水平,还是独立性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煅炼和提高。通过与其他小记者互帮互学、相互关爱而建立的友谊,也是一种重要的收获。这必将有助于她成为一名中华文化的传承人和中美文化交流的使者。作为父母深为她的进步和成长感到骄傲。带队的所有老师们为保证活动的成功和小记者们的健康安全付出了坚辛的努力,作为家长,我们深表感激!同时也感谢《侨报》和其他活动主办方和协办方给小记者团提供的宝贵机会。(侨报小记者黄秋晨的父母)


锻炼意志 收获满满

2018小记者访华团的行程已经画上完美句号!孩子们结束这10天在广州和北京的采访访问,我们家的隽翔这是第二年参加小记者访华团,行前我问他做好吃苦的准备了吗?他极自信地回答我:妈妈,别忘了我可是有经验的小记者了,我一定没问题的!果然小家伙确实表现得很不错,也更能吃苦,更懂事了!这次由于广州天气炎热有些小记者生病了,开始我还挺担心他,当我叮嘱他要注意身体时,小家伙特别沉稳地安慰我说:妈妈不要担心,我不会让自己生病的!记得去年的访华行程,隽翔几乎是处于与我失联的状态,因为他的“工作”非常繁忙。今年没写稿的时候他会主动与我联系,谈话中没有听过他主动说累,我就问他会很累吗?他回答:很累,但我很好,休息一下就不累了,我很开心!他的回答让我十分欣慰,我的“小记者”成长了!

  

小记者团的所有小记者都表现的非常棒!白天奔波采访,晚上为当天采访写稿,第二天就在美国见报了。这是一个非常辛苦而具有挑战性的的过程,相信小记者们写作能力通过这次锻炼之后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作为小记者们的忠实读者,当我每次拜读小记者来自远方的报道,欣赏前方发来小记者的照片时,不禁为这一群真心喜爱中文、认真探索中华文化的孩子们感到骄傲。

  

小记者团的活动安排丰富精彩,小记者们不但从中锻炼了意志力,学会了吃苦耐劳,还领略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从探索我们古代先人的勤劳智慧到了解现代经济腾飞的中国,小记者体验了前所未有的经历。这份经历将成为巨大的“财富”,影响着他们的一生。孩子们收获满满,爱上中国文化这颗种子深深埋在这些可爱孩子的心中,它必定开出无比灿烂的花儿。今天看到孩子们上传的照片,照片里的他们相拥欢笑,仿佛在告诉我们他们的寻根之旅不会因为访华团活动结束而止步,它将会一直延续下去。(侨报小记者陈隽翔的妈妈陈丹玲)


坚守职责 传承爱心

古语“有余力,而学文”。《侨报》小记者访华团是技艺与友恭、谨信、爱众、亲仁兼得的经历。

  

不少华裔朋友跟我抱怨美国缺乏华裔历史的博物馆。作为千禧宝宝们,陈昊、陈晨和小朋友们并不缺乏作为华裔的优越感,没有80后、90后华裔孩子的自我认同危机。学校世界史课里、媒体中偏重描摹精英文化、华人精英的报道比比皆是。展示华裔社区所经历困顿的却屈指可数,一次是在纽约Ellis岛,阅读过著名的法案,另一次是在死亡谷硼砂矿旧址,一座小小的博物馆里,看到早期华工留下的,用煤油桶、树枝、马鬃做的二胡。侨乡广东和北京之行,是小记者们初窥与自己截然不同轨迹的生活契机,教他们学会感恩,引导他们将来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10天的行程,是对小记者们交流、写作能力的集训。在小记者电子报义工群中,我们讨论,最多的是怎样保留孩子文字的原汁原味。访华团的报道可圈可点,证实孩子们可以用自己的文字和镜头同样为读者带来视觉和思想的冲击。小记者们对广东和北京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有在禅武中心踢毽子拼图的嬉戏,对孜孜寻根的华裔老人和年轻人的唏嘘,对狮舞梅花桩的惊叹,在华侨博物馆聆听落地生根的寓意。更有超出于年龄的引申思考,光鲜灿烂镁光灯背后的敬业媒体工作;全球化环境中华侨对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影响;赞叹巧夺天工的象牙雕刻之余,呼吁动物保护;碉楼融合的中国传统和华侨舶来的西方元素;,去认证战略合作的重要性;从生活琐事中,折射出科技发展。

  

一篇篇精彩的报道,一路的欢声笑语,是老师们循循教导,和小记者们精诚合作所致。作为“老”队员家长,当陈昊有幸再次入选访华团,我忍不住提醒他照顾小的孩子。出发那天,读到行前感言,发现2016年去北京山东,给他留下最深的回忆是老师和哥哥姐姐们给于他的支持,和传承互助爱心的决心。那天午夜,这群四面八方赶来,互相作伴呵护的孩子们,兴奋又沉着地办理登机,拂晓在广州机场井然有序,让我们家长们安心。

  

报道中,小记者们会分享思维意见,博采众长。在紧张的行程中,老师和小记者们发来美景美食、搞怪玩笑的图片,。在水土不服的情况下,不少小记者们坚守职责,显示了专业精神。

  

在这盛宴背后,是团长李竑主任、陈籍雄老师、郑衣德总编辑及留守编辑,无数工作人员参与、精心策划安排的海量工作量。孩子们写到深夜,老师和留守编辑们还要修改,及时发稿。最好的教育是给他们营造一个天地,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在李老师启发鼓励下,陈昊也多了一些观察思考。尽管出发前,老师事无巨细安排妥帖,十几个半大的顽童免不了出些状况。陈昊和几个小记者相继生病。采访工作之余,老师们看病吃药,半夜探视,少休少眠。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感谢《侨报》为小记者们提供这个平台,为陈昊和小伙伴们打开探索中华文化之窗。祝小记者俱乐部、小记者报越办越好!也祝孩子们友谊长存!(侨报小记者陈昊的家长陈建、王浛)


互相学习 受益终身

睿和出发前,写过一个出发前的感想:期待和紧张。其实我们做父母的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而且这个想法一直伴随着我们,从挥手和他道别到驱车去接他回来。

  

长到13岁,睿和除了有过几个Sleepover,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到任何地方游玩或学习。他虽学习优异,但也生性顽皮,在家需要父母叮咛来叮咛去。这次中国行内容丰富,行程紧张,白天参观采访,晚上及时出稿,之后还要洗漱和洗衣,他从来没有这样高强度的生活过,所以临行前我们可能比他还要紧张。每天我们最期待的事就是等着看小记者俱乐部发来的各种新闻报道和图片,认真地阅读,仔细地寻找自家孩子的身影。看他们参观,赏他们美食,让我们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看到孩子欢喜的笑脸和合作发表的新闻,我们终于放下忐忑不安的心。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带队老师、协办单位和《侨报》的尽心安排和辛勤工作的结果。

  

睿和到北京后突然发烧,得到了李主任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让我们特别感动。孩子生病从来就没离开过妈妈的照顾,而这次李主任就像妈妈一样地照顾了他。

  

这次中国行毫无疑问是睿和印象最为深刻、内容最为丰富的一次。无论是侨乡佛山,还是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深圳,还有广州和北京,让孩子对中国和中华文化,对自己的身份和责任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睿和从老师那儿得到的专业写作指导,和他看到的老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将会使他受益终身,同时与其他小记者们结下的深厚友谊也会让他回味无穷。

  

祝贺10天的小记者中国行完美结束,也感谢《侨报》给孩子们这样一个珍贵的学习机会,再次感谢随队老师的关心指导和照顾!(侨报小记者姚睿和的父母)


旅行归来 脱胎换骨

7月10日晚10点,我们在北方朗悦酒店接到了阔别11天的女儿王瑞乔。看上去她和出发时没有两样,没丢行李,没丢证件,最重要的,没丢人!这对于一个首次参加过夜夏令营的孩子已然很不容易。更何况,一些深刻的变化在这11天悄悄发生,并将影响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在跟我们回去的路上,王瑞乔滔滔不绝,一路都在讲夏令营的趣事和新交的朋友。竟然全用的中文!早在7月6日,她发了她人生第一条微信朋友圈,介绍佛山之行,虽然还有错别字,但用词准确,行文流畅,中文进步如此神速,惊艳一票网友。  

  

今天我们全家游故宫,她很自然地借了中文电子导游器,听得津津有味。拍照时,她的取景颇有讲究,据说来自中新社记者的真传。行程中,她能统筹安排,遇事大方向工作人员求助,更让我们为她的独立性而暗暗欢喜。最难得的是,她一回来就告诉我,准备参加《侨报》小记者报副主编的竞选,这是从未有过的雄心。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是她对自己中文水平的自信,更有她把小记者报当家的归属感。

  

这两天,她谈得最多的就是新交的好朋友。同行一路,这些志趣相投的孩子们给彼此留下那么多的回忆和启发,他们结下的深厚情谊,为今后的成长道路带来满满正能量。

  

衷心感谢《侨报》组织这样的活动,绝佳创意,完美实现。就是辛苦带队李主任和陈老师,一路照顾生活,指导写作,你们做了家长做不到的事情。同时也要感谢随行的大记者,你们用文字、图片、视频,全面覆盖小同行的行程,让家长全程追踪孩子的动态。(侨报小记者王瑞乔的家长程蓉)


开心学习 增强自信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女儿郑雨欣参加的小记者团访华行程已结束了。首先祝贺《侨报》小记者中国行圆满结束,感谢《侨报》对这次活动的精心组织和对孩子们的细心照顾。每天的微信直播让我们家长对小记者的活动有了实时了解,同时《侨报》及时刊登的新闻稿,更让我们看到了小记者们的辛勤劳动成果。这样的活动非常锻炼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中国有了更深的感情。

  

记得女儿接到小记者团访华团通知时,我还很犹豫,不太想让她去,担心她的生活能力,因为她天生胆小,不善言谈,担心她不合群。但又一想这是一个很锻炼人的机会,最后还是让女儿去了。

  

因为她有时差问题和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她从美国出发那天到北京的7月9日晚上才睡得着,但是她说,因为有时差问题,虽然很累没睡好,可是却很开心。她说,这次中国之行,锻炼了她的生活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学到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提高了写作能力,她自己都感觉长大和自信了!

  

最后,再次感谢《侨报》提供了这么好且一个不一样的访华之旅,也再次感谢带队的李老师和陈老师,对孩子们的细心照顾和指导,你们辛苦了, 谢谢!(侨报小记者郑雨欣的妈妈)


参团采访 来之不易

这次纪程同学能参加《侨报》小记者访华团,可谓一波三折。由于报名系统的原因,出访前10天被告之报不上名可能去不了了,这个消息对纪程的影响很大,心情一落千丈,对出访的任务也无心练习,我们家长也只能安慰。后来,经李主任几天熬夜协商调解,终于在临行前几天才确定下来,这使我们全家都非常感动,纪程也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并说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在访华期间,看到老师们不辞辛劳地带着小记者们参观采访,读到前方每天发回的报道,作为家长真心感谢《侨报》大家庭,她让孩子们得到了历练、成长,也衷心祝愿我们的《侨报》越办越好,愿我们的小记者们成为中美之间文化交流的传播者。(侨报小记者纪程的家长纪泓)


全面提高 意义非凡

当得知女儿朱笑言有机会参加《侨报》组织的小记者访华团时,我的心情用“万分惊喜”来形容毫不夸张。其实,从笑言参加中文大赛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收获惊喜。参加比赛的初衷只是希望她能成为小记者,而有资格向《侨报》投稿,以此激励她更多的中文学习热情,原本我以为中文比赛和许多其他比赛一样,赛完了就结束了,只是“明年再来”,却没想到,一次偶然的选择打开了一扇五彩的门,一系列的团体活动接踵而来,从网络报纸到大咖讲座,内容丰富且实在。而小记者访华团更是《侨报》提供给优秀小记者可遇而不可求的历练机会,是出乎我们意外的“大福利”。虽然我们全家已经定好了暑假回国的机票,参团意味着笑言在回程时要经历“独自一人从上海到北京转机再回纽约”的人生第一次,在征得笑言同意后,我们还是退了东航票,改定国航票,加入到2018《侨报》小记者访华团的大本营中。

  

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是低估了访华团的内容和意义。因为笑言虽然刚满11岁,回国的经历却已经有9次。爱好旅游的我也带笑言游历了中国的一些省市,她对中国可以说完全不陌生,而且她的自理能力在同龄人中也还算不错。我想,这一次和老师同学一起出行,就只是换一个陪伴者吧,应该是轻松+easy的。没想到李竑老师的行前功课一个接一个飞过来:预习采访内容的相关视频和文章、学唱粤语歌、学用电脑和相机等设备、尽量充分准备写作和摄影技巧、学洗衣服、学整理行李……6月份整整一个月,我们全家都成了笑言的后援团,她的各方面技能和知识在快速增长,我意识到小记者访华团根本就不是轻松的玩乐旅游团,而是高强度、高挑战的“吃苦团”。而笑言在经历了“信心满满”、“忐忑不安”、“差不多了,万分期待”的心路历程之后,终于在6月30日晚背起行囊,。

  

这是她人生第一次离开我独自远行,又是这么多天,这么重的任务,可是出乎自己的意外,我们两个竟然都淡定而平静,没有多少不舍。我想我这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侨报》老师的绝对信任和行前准备的相对充分。而在笑言那边,在她和我拥抱告别的最后一刻,我能感受到她的内心就像一只跃跃欲试想要展翅飞翔的雏鹰,充满了对整个行程的期待,她和我都相信,很多个她的人生第一次将要在未来短短的10天内发生。

  

访华团正式开始,我的日子反而过得简单了。最开始的一两天,虽然知道他们的节奏十分紧凑,我还是忍不住时常要微信询问她情况怎么样。我最担心的是笑言文思来得比较慢,又喜欢洋洋洒洒写一大堆,每个细节都面面俱到,而新闻稿讲求文字的精炼准确和速度,这刚好是她的薄弱环节,对她是个很大挑战。我还担心她会不会“丢三落四”的毛病故犯,这次可是带着电脑、手机、相机等“重武器”,行李也要自己一手整理……哎,真可谓“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可是每次问她,她都轻描淡写的来一句“妈妈你放心,我这里都很好”,或者“妈妈,我正在忙XXX,一会再跟你说”。慢慢的,我也习惯了,既然帮不上什么忙,就做个吃瓜观众吧。随后的几天里,我除了每天翻看小记者群里《侨报》更新的相关报道外,竟再没有和女儿联系。而每当群里跳出老师和小记者们新分享的照片和文章,我和其他家长一样都忍不住漾起或多或少的激动。读着孩子们每一篇生动有趣的文章,看着照片上一张张笑意盈盈充满欢乐的脸,我感受到一种既亲近又遥远的放松。

  

10天瞬息而过,访华团结束了,别说孩子们不舍,远在异地的家长们也不免有些惆怅。要说访华团的意义,我相信对笑言和很多第一次参加的孩子而言,这都将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旅行。锻炼和提高是各方面的,远不仅止于中文写作,比如增长知识、开拓眼界、锻炼毅力、增加团队精神等等。对于笑言来说,她觉得最大的提高是生活自理能力,最后一天她无比兴奋的在电话里对我说:“妈妈,我会照顾自己了,我觉得我很骄傲!”对于一个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历练无疑让她的自信心又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对她的心智成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更可贵的是,带队的李竑老师和陈籍雄老师在小记者访华团里营造了亲密友爱、又严肃认真的气氛。小记者们彼此互相帮助互相分享喜乐,宛如亲兄弟姐妹般和谐。李老师和陈老师在旅途中承担和耗费着巨大的压力、心力和体力,在小记者团的行程上精巧安排,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在任务上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小记者们才能在有限的10天时间里把效能最大化,使学习和游乐完美统一,真正做到在心灵滋养的同时寓教于乐。

  

在此,我要再次衷心感谢《侨报》组织这样意义非凡的活动,也感谢两位带队老师还有无数后台提供支援的老师们,是你们无私的努力,才换来孩子们身、心、智的飞跃式提高和永生难忘的人生体验!(侨报小记者朱笑言的妈妈)


文化之旅 精彩非凡

,,10天的小记者行程充满了欢声笑语。感谢《侨报》给与小记者的宝贵机会,小记者们在充满友爱和合作的团队中度过了一个既有挑战性,又精彩非凡的中华历史和文化之旅。

  

这是小记者孙广涵第一次参加小记者访问团活动,跟随着孩子发来的“到北京了”“到广州了”的微信,家长的心也跟着一起飞到了小记者的访问之地。刚刚在机场才相识的小记者们和老师们顾不上休息,当天到达广州后,立即开启参观采访模式。广涵有幸饱览华侨历史博物馆,透过历史之窗,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100多年前华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在美国生存创业的艰辛。《侨报》老师和编辑每天发来丰富的文字、图像和视频追踪报道,小记者每天精彩的图文报道令人目不暇接。为了写稿,广涵要提前阅读大量有关信息,做足准备工作,才能在采访中理解背景知识,轻松自如地提问。广涵印象最深刻的活动是登上慕田峪长城,这段长城有几千米长,台阶得有几万级(夸张地说),看上去又高又长。广涵说爬上去后每个孩子都大汗淋漓,才发现此处风景独秀,绝对不虚此行。慕田峪明城墙坚固雄伟,在崇山峻岭中,蜿蜒崎岖,烽火台气拨山河,登上一眼望去,满山皆绿,郁郁葱葱。还有长城修建和防守的历史,更是让人惊叹,广涵感叹怪不得长城是中国的象征。

  

希望小记者用心体会,用心写作,更好地了解中国,记住这一次美好的旅行。 (侨报小记者孙广涵的妈妈徐爱荣)


团结合作 开阔视野

短短10天的《侨报》小记者访华活动顺利结束了。每一天里,我都会不时地打开手机关注一下我们小记者群中的最新动态,浏览一下最新的小记者报专版的每篇文章。整个参观采访活动可谓是丰富而紧凑,小记者们的报道更是及时精彩,篇篇都值得称赞。

  

活动开始前,由于孩子年龄小并且是第一次参加小记者活动,我不免有些担心,但当我看到传回的照片上的张张笑脸,以及她和伙伴共同撰写的报道文章后,我悬起的心就放下了。

  

非常感谢《侨报》提供这么好的平台,让孩子们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华侨的历史,也非常感谢带队的李老师和陈老师一路上对孩子们的悉心照顾和写作上的指导。整个活动不仅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中文写作水平,而且也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进了小记者间的深厚友谊。看着孩子在离开团队前与队友的拥抱、合影、不舍地离开,我深深感动了。这将成为孩子人生中的一段美好记忆,希望有机会孩子再参加。(侨报小记者张悦琪的妈妈陆君)


能力锻炼 精进一步

我们家佩霖是第二次参加小记者访华团了。感谢《侨报》、,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来感受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体验现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蓬勃向上的社会生活!感谢几位带队老师的昼夜辛劳,感谢所有工作人员,每天为家长们及时更新孩子们的动态,让我们紧紧追随孩子们的脚步。

  

紧凑而丰富多彩的访问团活动也让孩子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包括独立生活、团队合作、社交和管理能力。佩霖也在旅程中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对人生规划有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独立思考。

  

纵观世界,在当今大国合作博弈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活动尤其可贵。真心希望小记者访华团活动越办越好,也希望我的女儿和其他所有华裔孩子都能努力学习了解中华文化,成为日后连接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桥梁。(侨报小记者李佩霖的家长)


太多惊喜 始料未及

我的儿子吴凯文在麻州牛顿北高中就读9年级,这是他第一次跟随《侨报》小记者团赴华参观采访。这个机会非常难得,我们知道凯文有幸入选都欣喜若狂。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家长有太多的想不到,我就为大家罗列几个吧: 


1.我没有想到两位带队老师(李竑老师和陈籍雄老师)能把这么多半大的孩子管理得这样好。在机场看到这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要跟着两位老师跨国采访,我还真有点担心。我自己在教会做主日学老师,有时会带几个孩子到操场去玩,如果超过5个孩子,我就有点紧张,不停地清点人数,深怕丢了一个。但是李老师和陈老师和送行家长谈笑风生,非常淡定,还不时给孩子们拍照。看来,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大将啊!

  

2.我没有想到吴凯文会写出这么多报道,而且一篇比一篇文笔老道。我虽然知道这不是游玩团,是学习采访团,但是从未期待凯他会在短短10天能有如此神速的进步。老师们究竟有何神奇方法呢?凯文告诉我老师们带孩子们出访一天已经辛苦之极,每天晚上还辅导他们写作,后方的编辑马不停蹄编辑出版,老师们真是用力又用心啊!

  

3.我没有想到凯文会在这次活动中交到如此多的朋友。凯文一直有点慢热,当他每天告诉我这个孩子如何有趣,那个孩子如何有才时,我才发现这个团队越来越像一个大家庭。孩子病了,老师半夜去给他们量体温;采访写作时,大的带小的,同心合作。凯文常常提到队里有一个小男孩,年龄小,特别可爱,和他弟弟特别像。还有李浩成、李佩霖写作水平不是一般的高。还有广州照顾他的小王姐姐,陪他一起喝白粥、吃榨菜。太多太多关爱他的老师同学了。 

  

太多的想不到,太多的感激,太多的收获,千言万语一句话,祝愿《侨报》小记者团越办越好!(侨报小记者吴凯文的妈妈田甜)

制作:P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上海粤语新歌榜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