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从一首粤语老歌开始...

发布时间:2023-04-19 23:50:29




文:下一站香港  ID:NTstationhk


得不說,粵語歌是一個神奇的存在,細細品味會發現,香港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很多粵語歌中都有體現...


謝安琪在《喜帖街》這首歌裏唱出“好似這一區曾經稱得上美滿甲天下,但霎眼滿街的單位快要住滿烏鴉…”,這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其實也是很有淵源的。

 

“喜帖街”原名利東街。在1950年代,香港政府將印刷店集中在位于灣仔南部,位于莊士敦道及皇後大道東之間的利東街,有傳目的是方便監管,以防它們印刷非法物品。


而這些小店逐漸發展各種型式的印刷品,例如信封、信紙和名片。70年代不少印刷店亦開始印刷各式各樣的喜帖、利是封及揮春等。80年代在香港逐漸爲人所知。


舉辦婚禮的新人,幾乎每一對都會去喜帖街比較選購。 利東街作爲喜帖街或印刷街的主題,是香港其他地方找不到的。

 

而且利東街的建築,除面向莊士敦道及皇後大道東的數棟爲高樓外,全爲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唐樓;整齊劃一,而且天台相通。


而在地下的印刷店,善用了唐樓的特點,發展出廠店合一的一站式銷售服務。店鋪的外半部爲陳列室和接待及銷售處,內半部則爲印刷的廠房。


由于整條街道有很多印刷店可供選擇,因此成爲了很多香港人采購印刷品的首選之地,甚至吸引到不少外地遊客慕名而來,購買一些富有中國特色的印刷品留爲紀念。



2004年初,香港政府計劃重新開發此區,項目代號H15。此舉引起了部分居民的反對,他們聲稱要求保留這段曆史意義濃厚的囍帖街。


2005年11月5日,政府正式回收利東街的業權,大部分樓宇已經重門深鎖,十室九空。而店鋪門外亦已貼上了市建局的告示,寫著“此乃市區重建局物業(This is an Urban Renewal Authority property)”。


雖然周圍的市民一再反對政府對該區的重建,但最終利東街還是被永久封閉,納入市區重建地盤的範圍內。



喜帖街被清拆重建後變成了名店彙集,高聳入雲,和香港其他建築大同小異的“喜彙”商業區。看起來富麗堂皇,十分現代化,但很多人也不禁感慨,即便現在的利東街仍然以婚嫁作爲主調,老灣仔的街坊味已經消失殆盡了。香港人對本土還是充滿了眷戀…


我愛茶餐廳

純粹地道的香港菜


這首歌開篇就是“星洲炒米古法蒸青斑,西冷扒叉雞飯,齋啡檸水鮮奶滾水蛋…”第一次聽到也許會忍不住笑場,菜單拼在一起也能串聯成一首歌?但如果稍稍對香港的飲食文化有些了解,就能明白其中的情感了。

 

香港茶餐廳的前身是冰室。早年香港只有高級餐廳(以前稱爲西菜館或餐室)會提供西式食物,而且收費昂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人受西式飲食風俗影響日甚,冰室遂相繼興起,開始提供廉價的仿西式食物。冰室當時主要提供咖啡、奶茶、紅豆冰等飲品,配以三明治、奶油多士等小食,部分更設有面包工場,制造新鮮菠蘿包、蛋撻等。



時至今日,茶餐廳已經成爲香港特有的飲食文化。在香港,茶餐廳遍布各區,營業時間不定,通常由早上6時至淩晨,旺角等繁忙地區的茶餐廳更可能通宵營業。



*私人洽購、商業合作以及廣告推廣等事務,請致電 1333-28-77772 聯系客服


雖不比大餐廳的大吃大喝,但也都有自己的特色菜,粵港小炒、風味炒飯、面品、點心,細致小巧。遇上繁忙時段,大家也會很自覺地和陌生人一起“搭台”。


不過通常香港的平民百姓更習慣在午餐或下午三四點時分,到茶餐廳吃碟頭飯,喝杯奶茶、吃個菠蘿包。

 

歌詞的後半部分唱道:“未見不散夜半也落單,我愛妳個性樸素平民化,會教顧客暢快滿意如歸家…”


看到這裏,似乎開始理解這首歌了,平日裏我們提到香港也許會帶有物質的眼光,但無論妳是什麽身份,到了茶餐廳也會難得的返樸歸真,與陌生人同坐一台,點一份套餐附帶例湯,咨意又不帶約束地大快朵頤,用這樣簡單又便捷的方式,以舒緩一下平日裏緊繃的神經。


天水圍城

傳說中的香港住宅


相比其他歌手還在談情說愛時,林夕和李克勤就已經把眼光放在了現實問題上。


“他,親身真正感到,尺地寸金,人便會無余地平和獨舞;要見步行步,無車票又怎去覓去路,赤地太濕,這地球沒芳草,文明繁盛有甚麽好…”


衆所周知,香港的土地昂貴而局促,有時甚至幾代人共同棲息在同一個屋檐下,身心的壓抑在所難免,隨之而來的是住房問題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天水圍又是這些問題的代表,曾一度成爲傳媒爭相報道的“悲情”社區。



天水圍是香港的一個地名。這個地方以屋村居多,,很多從內地來的移民也都居住在這裏。這裏也是備受爭議的香港城市規劃的一個典型代表。


無論是居住環境,購物條件,交通、教育、市民娛樂等等,天水圍都是極其糟糕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很多住在天水圍,但工作在九龍的人,經常因爲交通不便利,要幾個小時到深夜才回家,或者根本就無法回去。而且即便交通尚可,交通費也高得嚇人。


而在天水圍中,也曾經出現過家庭因爲擠迫而發生的爭執,學生因爲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發生的惡性事件。林夕的《天水·圍城》在歌詞裏將天水圍的困境時而含蓄時而直白的抒發了出來。

 

“圍住了的血汗、跌宕、厚望”,香港是國際大都市,看似風光無限,卻沒想到衆多人依舊面臨著同樣的困境。但結尾又唱道:“圍住了的國度圍住了的血路,圍住了他都肯照做牆沒有給拆掉,城沒有給棄掉牆令到他攀登進步”,這份負擔與困境,又何嘗不是港人繼續生活,奮鬥的動力呢?


我們的電車上

不變的軌迹和情懷


這首歌似乎沒有那麽出名,但是聊生活免不了要聊到衣食住行,其他的都說的差不多了,那最後再來聊聊“行”吧,這首歌講的就是很多人都熟悉的“叮叮車”。


香港人俗稱電車爲“叮叮”,源于電車開行或警示的鈴聲。由于電車軌道幾乎東西貫穿整個香港島市區,因此“電車路”成爲了香港島市區的重要標志之一,在香港島市區如果迷路,只要從山往海的方向走,一直至遇見電車路,即可以此作分辨方向和位置的參考坐標。



這首歌的開頭是“樓上讓我俯瞰個鬧市,在我身邊的妳寸步未移”,之後又似旅程般帶我們路過跑馬地,筲箕灣,銅鑼灣,皇後街,最後又回到原點“沿路下半生與妳坐著笑,共妳一起穿過道大橋”,頗有一種相看十日仍不倦,守得一春又三秋的情感。


在興建電車系統時,電車軌道都是在海旁路面建造的。不過經過百年來的不斷填海,現時幾乎全部“電車路”已遠離海旁。“電車路”因此也是香港島填海曆史的最佳見證之一。電車途中的每一個定格,都是一個情懷。叮叮車已經隨著曆史變遷,但我們的情懷卻一直在。


文末


90年代港台文化盛行,在我們心裏也潛移默化地注入了千絲萬縷的幻想,這座城市對于我們來說,既遙遠又親切。很多香港本土文化在粵語歌中有所體現,置身香港,也有很多印象中的電影畫面就在眼前浮現。


大概香港曾經對我們的吸引,也是因爲她與生具來帶有的千人千面…下一站香港  ID:NTstationhk)


版權聲明:「中環陸羽茶室」除發佈原創市場投研報告以外,亦致力於優秀財經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添加DGGKF2微信聯繫刪除。



有如神助大赢家 百戰百勝趙子龍


*私人洽購亦可致電1333-28-77772 聯繫客服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上海粤语新歌榜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