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乐终于熬成影帝,但许多人却开心不起来

发布时间:2023-04-19 23:50:29


本文字数 8599 字  |  阅读时间 22 分钟


与古天乐们一起远走的,是整个香港娱乐年代。


本文经“一日一度”授权转载

ID:yryd115


01


24小时内拿下两个影帝,据说古天乐还是头一个。


金像奖领奖台上,他从印度演员阿米尔汗的手中接过奖杯,欲言又止之后拿出小抄,笑说自己有所准备。


他知道这一次,该得奖了。



1994年,有人问张国荣:“如果要选一个你的接班人,会选谁?”张国荣当时回答:“电影方面,你们可以留意一个人,他叫古天乐”。


那是古天乐入行的第二年,已经是TVB颇具人气的小生,第二年《神雕侠侣》开播,“白古”版杨过成为一代经典。


接着,《圆月弯刀》《创世纪》《天地男儿》《寻秦记》等作品让古天乐成为新千年左右香港电视的一个传奇。


而后古天乐却转身一头扎进影坛,并在20多年里拍了近百部戏。《杀破狼·贪狼》还是古天乐首次拿电影奖项的电影。


网易出品了一个专题,《我们分析了1.6万部电影,找出了华语电影烂片王》,古天乐不幸被封烂片影帝。


古天乐拍戏不选片,不挑人。与其说他疯狂吸金,不如说他坚持。他对电影有一种超乎常人的执着,曾一年拍了14部电影,获封“劳模”。


如今的香港演艺圈,像古天乐这样的人太少了。


《喜剧之王》里,周星驰面对大海高喊:努力,奋斗!


这一幕,是周星驰的人生诠释,也是香港艺人命运的注脚。


他们的成功,都是典型的奋斗故事。如今,他们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


与古天乐们一起远走的,是整个香港娱乐年代。


02


说到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故事还得从邵氏、嘉禾及其银海争霸说起。


早期的香港电影是邵氏的天下。邵氏家大业大,旗下明星无数,演员、导演都是邵氏员工,靠着工资过活,因此拍片成本极低,加上行业垂直垄断,片场影院一把抓。随便拍个片,有本埠做基底,外埠再卖一卖,日子倍儿香。


李翰祥就整天吐槽老板邵逸夫抠门,后来他还真到台湾另立门户去了。然而邵氏的噩耗才刚刚开始:邹文怀也步李翰祥的后尘,宣布脱离邵氏。损失两员大将,邵氏元气大伤。


邹文怀从邵氏带走了一班猛将,成立嘉禾,又从邵氏挖走王羽,翻拍邵氏名作《独臂刀》。于是,当邹的《盲侠大战独臂刀》上映时,邵亲自出马,直指嘉禾侵犯版权,两人对簿公堂,对香港影界影响深远的数十年龙争虎斗拉开序幕。

邵氏影城


1970年,在美国的李小龙透露有意回香港发展。知道邵逸夫和李小龙谈崩了,邹文怀闻风而动,到美国当面拜访李小龙,答应给他每部7500美金的片酬,尽量满足他提出的要求。李小龙被邹的诚意打动,口头答应为嘉禾拍两部电影。


第二年,李小龙赴泰国拍摄了嘉禾投资的《唐山大兄》,三个月后影片上映,创下香港本埠有史以来最高票房纪录,引发香港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轰动效应,李小龙在银幕上展现的打斗场面,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功夫片,动作前所未有的激烈精彩,令观众如痴如醉,掀起了香港人观影的狂潮。


仅仅五个月后,李小龙拍出《精武门》,将他的功夫魅力和民族情绪结合,使得影片大获成功,仅在香港本地卖450万港币,破了《唐山大兄》保持的本埠票房,甚至打开了等国际市场,而嘉禾亦凭借这两部影片赚了个钵满盆盈。


同年,李小龙与邹文怀合股创办公司,公司首部作品也是唯一作品:李小龙自导自演的《猛龙过江》,于那年元旦前夕上映,香港观众对它的兴趣甚至超过了欢度元旦佳节,争相涌入影院一睹龙之风采,场面万人空巷。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丁佩家中离奇猝死,一代巨星陨落。


03


李小龙逝世一年后,邵逸夫未能慧眼识人,将又一位票房巨星拱手让给邹文怀,嘉禾再次风生水起。


这位投奔嘉禾的影星就是邵氏旗下的“冷面笑匠”许冠文。1974年,许冠文为嘉禾拍摄的《鬼马双星》上映,本埠票房甚至超过了李小龙的电影。许氏喜剧令苟延残喘的粤语片重新焕发生机,嘉禾、邵氏双足鼎立称雄香港电影的局面形成。




为了对付嘉禾,邵逸夫将发展受挫的李翰祥重招门下。此时的邵氏,人才济济,佳作无数:李翰祥的风月片,张彻的功夫片,楚原的武侠片,还有一众当红明星为其票房做保证。


真正令嘉禾迅速跻身国际知名电影公司,并对其日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洪金宝与成龙这对师兄弟。


其实早在李小龙时期,成龙就开始为嘉禾打工,也就是现在说的,跑龙套。


进入80年代,邵氏影业已然风光不再,片场制度老化,创作保守,质量下降,旗下能够对撼嘉禾、新艺城的,却只有王晶的摩登喜剧。


到90年代,香港电影公司已是群雄争霸,香港也一度成为好莱坞之后世界第二大电影产地。


深谋远虑的邵逸夫此时将精力转到发展“无线”电视事业上,风生水起,稳坐香港电视业龙头位置,受万众瞩目。


1998年,嘉禾的釜山道片场被香港政府收回。同年,政府又拨出一块地皮兴建影城,列出的各种投标资格条件摆明只有嘉禾一家符合。


邹文怀始料未及的是,邵氏联合中国星、寰亚等六家公司组团竞投成功。此后,嘉禾二当家去世,公司陷入股权争夺风波,进军内地市场受挫。


2007年,邹文怀宣布退休,股份卖给橙天,宣告香港曾经最大的电影公司就此落幕。


后来,王晶在接受采访时自爆:“当年六公司联合竞标对抗嘉禾一战,是我摆的局,此役我是军师。”


嘉禾vs邵氏争霸数十年,恩恩怨怨,浮沉随浪。时过境迁,王晶的爆料,也算了结了一段江湖公案。


04


1988年,港产电影发行数量已经激增到一百多部。香港影人赚钱的“黄金时代”开始了。


当时盛传的“刘十三”、“郑九组”,意思就是刘德华一年拍13部电影,郑裕玲同时跨9个剧组拍戏。其实当年连幕后摄影、武指、灯光、道具都身兼三四组戏,大家都想在九七前狂捞一笔。


鼎盛时期,王家卫就摆出一套全明星阵容,骗来了台湾片商的投资,拍了一部《东邪西毒》,观众看不懂,票房扑街了。好友刘振伟为了弥补《东邪西毒》的商业损失,找来原班人马炮制出了一部《东成西就》,果真大卖特卖。也因此,“拿奖找王家卫,赚钱找刘镇伟”成为香港影坛一段调侃之言。


可还没到回归之年,香港电影已经自食恶果。产量过剩,滥作横行,盗版盛行,台湾市场不保,内地市场难进,巨星投身好莱坞,而好莱坞大片却来势汹汹,自家的电影票房一跌再跌。


1993年,一部叫《侏罗纪公园》的西片在香港创下6000万票房,打破之前港片的票房神话。香港人这才知道,原来好莱坞这样拍电影。


待至9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陷入低谷,公司纷纷倒闭,电影从业人员大幅减少。


1996年,王晶、文隽、刘伟强依托嘉禾拍出《古惑仔》系列,以“香港速度”一年内上映三部,平均票房两千万,为日渐颓势的香港影坛带来几分活力,却也是末日的一抹夕阳。


1997年,邵逸夫欲再扛电影大旗,投入巨资翻拍张彻的经典《马永贞》,希望在淡市中杀出一条血路,可惜最终惨淡收场,自此沉寂数年。


然而一年后,一部好莱坞大片再度侵袭而入。


1998年4月,《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轰动一时,大到一线城市,小到没有电影院的城镇,人们都在谈论这部电影带来的震撼,盗版光碟也炒到几十块一张,一张光碟几个人轮流排队看。


05


伴随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是亚视简称(ATV)和TVB(香港无线电视)的黄金时代。


1983年,《射雕英雄传》热映,主角是无线的当红小生黄日华、苗侨伟和花旦翁美玲,而周星驰只是剧中一个宋兵乙,欧阳震华演了两个路人甲,梁朝伟演一个渔民,只有一句台词;刘德华最惨,演一个侍卫,连台词都没有。


1982年,刘德华以全优成绩从TVB艺训班毕业出道,拍了《猎鹰》并走红。


这一年,梁朝伟在好友周星驰的介绍下考入无线,在《猎鹰》中演刘德华女友的弟弟,有几场戏;在《香城浪子》中则演汤镇业的弟弟,戏份也不多。


1983年9月,无线举办了一档综艺节目。节目里,苗侨伟、黄日华、汤镇业、梁朝伟、刘德华组成“五虎”表演杂技。当时刘德华表演的项目是,胸口碎大石。


为了增添环节的噱头,TVB老总邵逸夫便称五人为“五虎”,并决定捧出这五位当家小生。TVB的五虎时代,开始了。


此后,刘德华演了《神雕侠侣》的杨过,小龙女则是陈玉莲,俊男美女,一时间引起轰动。陈玉莲演的小龙女冰清玉洁,后来金庸说,这是他心目中最好的小龙女。


梁朝伟也终于等到和刘德华主演《鹿鼎记》。气质忧郁的梁朝伟却因韦小宝这个古灵精怪的角色红了,他走在街上都有人喊:看,韦小宝。


五虎之中,刘德华是最早和无线闹翻的,他拒签合同后,到王家卫那拍了一部后来被认为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叫《旺角卡门》。


前段时间,古天乐、刘恺威、古巨基、吴家乐四人的合影在网络流传,引发回忆杀。


这四人加上缺席的何远恒,曾经在90年代被当做“无线新五虎”推出力捧。可惜,最终与理想效果相差甚远,现在谁还记得吴家乐、何远恒呢?


06


2016年4月1日零时,香港亚视画面蓝屏,节目停播,宣判香港首家电视台的死亡。


亚视和张国荣一样,选择了4月1日。曾经陪伴香港人成长的亚视,破产了,结束了它59年的历史。


香港本地人不叫亚视,叫本港台,那时候他们还不知道湖南台叫芒果台。八九十年代是本港台的鼎盛时代,甚至无线TVB与之相比还稍逊一筹。


1981年的《大侠霍元甲》便是亚视的经典之一。


作为第一部在内地播放的香港电视连续剧,《大侠霍元甲》并引发收视热潮,出现万人空巷的盛景,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让亿万国人热血沸腾。


没人想到,当年凭借《大侠霍元甲》而红遍中国的黄元申后来遁入空门,有记者去少林寺采访他:“法师,你现在还有烦恼吗?”他答:“当然有,我也是凡人嘛。”


1995年,亚视还以百万高薪礼聘林正英出演电视剧《僵尸道长》,林正英由此开始电视生涯,该剧亦被视为林正英影途的起死回生之作。



可两年后的11月8日,“僵尸克星”林正英因癌症英年早逝。


如今,亚视也死了,但香港人似乎无动于衷。


它的老对手TVB,盛景不再,昔日当家花旦纷纷奔向大陆淘金,家中再无顶梁柱。


香港《成报》发表社评称:亚视的停播对多数港人没有任何影响。


因为他们已经不再看亚视,张家辉回忆在亚视的日子还说:“当时不停地拍,不停地拍,就是没人看。”


其实,张家辉在亚视时拍的一些剧集,仍可视为亚视经典,比如《胜者为王》,开创港产赌片的先河;比如《银狐》,颠覆了传统的创作方式。


有媒体说,亚视在过去十几年间的转变,正是香港影视文化产业的缩影,认为不仅是亚视,整个香港影视文化产业都在衰落。


07


曾经,伴随香港影视产业而兴盛的,还有香港的流行音乐。


在这个音乐江湖中,黄霑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当年还是词坛小生的林夕评价黄霑说:“以文言笔法写词有如行钢线,只有学贯五通才能欣赏。”


八十年代初,周润发主演的《上海滩》风靡内地,叶丽仪浑厚奔放的嗓音唱出上海滩纷纷的争斗和柔情。当年内地的港剧迷们,不会说广东话,但却唱得出《上海滩》。



那天夜里,黄霑为《上海滩》填词只用了20分钟。当晚他拉肚子,这才有了“浪奔,浪流”的灵感。早上六点,黄霑就接到录音棚那边的反馈:“黄霑,很好,这个歌很好!”


1982年,日本公然在教科书上篡改侵略中国的历史,这激起了黄霑的愤慨,于是写了《我的中国心》,并把歌送给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央视某导演后来偶然听到这首歌,异常激动,把它带到了1984年的春晚上,也开创了香港和台湾艺人来参加央视春晚的“破冰之旅”。


当晚,张明敏为几亿中国电视观众演唱了《我的中国心》,这首歌瞬间抓住了所有中华同胞的心,轰动一时。


八十年代,黄霑听说徐克要翻拍《倩女幽魂》,立刻找了去。但是黄沾晚了一步,徐克已经找到别人了。徐克找的那人写的歌他们都不喜欢,便又来找黄


1988年,王祖贤和张国荣主演的《倩女幽魂》风靡东南亚,其中,由歌坛鬼才黄霑作词的同名电影主题曲也红遍两岸三地。



“人生路/美梦似路长/路里风霜/风霜扑面干”,张国荣低沉浑厚的嗓音,一下子把观众带入到那个奇幻故事中。


次年,梅艳芳演唱的《胭脂扣》再次将粤语电影歌曲推向高潮。她的声线充满幽怨又饱含沧桑,就像如花和十二少的爱情。


一年后,黄霑为电影《笑傲江湖》主题曲歌词。他写了六稿,徐克还是不满意,写完第七稿即《沧海一声笑》,黄霑传真给徐克,附言:爱要不要。


徐克收到《沧海一声笑》,欣喜若狂,随即定稿。《笑傲江湖》在台湾上映时,《沧海一声笑》曾连播五次。电影完场,剧院变成了KTV,观众不约而同合唱《沧海一声笑》。


2003年,非典肆虐,香港人心惶惶。黄霑组织了一场《狮子山下》群星演唱会,给情绪低落的香港人送去信心。


系列电视剧《狮子山下》始于1973年,前后持续超过21年。剧中描写了香港底层人物逆境求存的故事,在香港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很有励志色彩。


黄霑给该剧填词,罗文演唱,脍炙人口。《狮子山下》由此为了香港的“市歌”。



罗文也因《狮子山下》而走红。1983年,罗文与甄妮合唱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铁血丹心》等,再次让他声名大噪。当时,黄霑为这部剧写了包括《铁血丹心》在内共六首歌。


这个版本的“射雕”,还走出了一位大众情人,翁美玲。


“射雕”两年后的一天夜里,年仅26岁的翁美玲打开自家的煤气后,安静地坐在沙发上,香消玉殒。


有人说,翁美玲之后,世间再无“蓉儿”。



翁美玲最喜欢的歌手是罗文。多年后,黄霑参加罗文的葬礼,他想到了当年给罗文写的那首《家变》,悲伤地感慨说:“世事有变,就世事常变,变换原是永恒。”


世事无常,罗文走后两年,黄霑也去了。他走后,无数网民追悼:黄霑走了,音乐哭了。


08


有人说香港流行乐坛大致可以看为,70年代许冠杰一枝独秀,80年代张谭争霸,90年代是四大天王和王菲的年代,横跨八九十年代的,是香港摇滚乐的旗帜,Beyond。


1988年10月15日,Beyond第一次到北京开演唱会,崔健以私人身份与他们会晤,畅聊摇滚。


与现在不同,当晚的演唱会上,内地听众对粤语歌并不买账,最后黄家驹不得不唱了一首《一无所有》,台下这才有了呼声。


24年后,Beyond再到北京开演唱会却是另一番景象,全场观众几乎是站着合唱完的。,以纪念黄家驹去世19周年。肋骨没了,二十年后,这个残缺部队仍然站在台上摇滚,人海中,多少伤怀,多少唏嘘。


黄家驹葬礼那天,香港万人街头为他送行,和他一起入葬的,是他那把心爱的吉他。



作为张国荣的铁杆粉丝,汪涵自曝说在“张谭争霸”的年代,大学宿舍里分张谭两派,他则是旗帜鲜明的张派,有时候可以跟舍友因为张谭话题上的不合而大打出手。


张谭争霸的结果是,,1987年,谭咏麟宣布宣布从此不再参加有任何音乐歌曲比赛的节目;张国荣更甚,两年后他做出比谭咏麟更为决绝的选择:宣布封麦,从此不再唱歌。


1998年春晚,王菲携手那英唱了一首《相约98》,成了整个香港作为华语乐坛领军地位的最后一次辉煌。


这一年,乐坛仍旧是四大天王的天下。


整个九十年代,每年的十大劲歌金曲,四大天王占了七八成。黄金时代一过,唱片业陷入低潮,香港乐坛也随即不断萎缩。



98年是王菲第一次上春晚。那时候,内地的荧屏上,王菲的署名旁边还标注着“香港”二字。可二十年过去了,华语乐坛也没出现第二个王菲。


2003年愚人节,张国荣从香港中环文华东方酒店跃身而下。


张国荣离世的纪念晚会上,四大天王多年之后同台合唱《英雄本色》的主题曲《当年情》,情到深处的郭富城哽咽破音了,但没有人笑话他。


在张国荣的葬礼上,梅艳芳悲痛得差点晕厥。


可就在这一年年末,梅艳芳也随张国荣而去。



香港人给梅艳芳修了一座铜像,说梅艳芳走了,再也没有香港的女儿了。


梅艳芳是香港街巷中绽放出的花朵,香港人说,只有她身上有香港的独特味道,不必倾国倾城,但一定要有情有义。


这一年过后,香港似乎再也不是那个香港,味道全变了。


09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在泰国清迈病逝。


香港人这才悔悟,在当年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追认授予邓丽君“金针奖”。


邓丽君逝世翌年,电影《甜蜜蜜》上映,在中国出现移民潮的大背景下,通过小人物的命运展现了香港回归前十年的历史变迁。



可如今,香港再也不是《甜蜜蜜》里,黎小军和李翘认为通过勤劳的双手就能在那里闯出一片天地的那个香港。


1997年7月1日,当彭定康携家眷离港,香港长达156年作为英殖民地的历史宣告结束,。


与大陆同胞高唱“1997快些到吧,我就可以去香港”的欢快心情不同,香港人心里只有对港英政府撒手离去的迷茫,和对后回归时代的揣想。


1997年,《春光乍泄》正在香港的电影院里热映。那年年末,内地贺岁电影鼻祖《甲方乙方》也在北京亮相,里面一句经典台词后来被无数次借用、修改和诠释——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1999年,TVB播了一部剧,叫《创世纪》。这部剧耗资1.5亿港元,算是港剧史无前例的鸿篇巨制。


那时,很多人都以为,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可惜故事并没有如愿展开。


时代的浪潮风起云涌,千禧年后的香港,金融飓风摧枯拉朽,花花世界开始紧张无措。


电影《踏血寻梅》里,作为上世纪新移民母亲,对香港仍抱着华美的想像,而她的女儿,却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对自己的生命感到虚无。可怕的是,这种两代人的意识落差,如今却成为众多香港年轻人的现实体会。


今天,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上,生活着700万常住人口。《一念无明》里说:这里最没有的就是空间。



城市经济越来越发达,阶层分化却越来越严重;人与人之间越来越拥挤,人心却在不断疏离。这个被誉为亚洲最安全、最富裕、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平均每天有三个人。楼房高耸,街巷狭窄,却很难发生春娇与志明的爱情故事。


城市的角落里,可以找到港味的地方,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高端品牌的集中营。《岁月神偷》里,像永利街这样还能够得到保存的老街坊已是所剩无几。文化符号的消失,让人与人之间的精神纽带变得更脆弱。


10


相信每一个看着港片长大的内地80后90后,受香港影视和文化的影响,对一水之隔的那片土地充满向往,对他们的文化满怀敬畏。


在电影院还未普及的时代,城市角落里的录像厅,播放的几乎都是香港电影。数以万计的香港电影,养活着数以万计的影碟机制造商和盗版光盘贩卖商。


随着社会的进步,那些光盘被我们扔在记忆的角落里。


到了二十一世纪,香港电影的从业人员已经从巅峰期的2万人锐减到不足5千人,产业人才也在不断流失。


2002年,电影《无间道》似乎给已经衰败不堪的香港电影带来新的希望。



《无间道》在香港收获了5500万港币的票房,却并没有在内地上映。而同一年一部以香港演员作为主演的电影《英雄》成了内地票房冠军,并最终在全球获得1.77亿美元的票房。


进入内地市场,成为困境中香港电影唯一的选择。


2003年,内地同香港签订了CEPA协议,协议在2004年生效,香港艺人纷纷北上捞金。《无间道》后,刘德华北上拍了《天下无贼》,电影在香港票房不过454万港币,但在大陆,票房高达1.2亿。


从此,香港与内地合作的电影有了新的名字,合拍片。为了符合内地的制度,很多北上的香港电影不得不做出妥协。


无论我们怎样回避,都无法忽略香港电影这个概念的死亡。


近年来,虽然有寰亚、寰宇、英皇等公司的支撑,和曾志伟、陈可辛、杜琪峰等电影人的不懈努力,以及彭浩翔、翁子光等新导演的崛起,但还是不得不让人感叹,那个黄金年代,早已灰飞烟灭,星光黯淡。


如今,毛舜筠封后,距张国荣向她表达爱意,已经过去40年了;古天乐封帝,杜琪峰却说,他是香港最后一个明星。


刘嘉玲亦如是感叹,看来看去那么多年都是我们这些人,新人什么时候才能出头?


新人是有的,比如《无间道》里的那个少年刘健明,比如《喜剧之王》里的舞女柳飘飘。他们曾被认为是香港娱乐圈的未来。


可是,“”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走向。


距刘嘉玲被绑架案十二年,香港《东周刊》刊登了刘当年在案中的裸照,梅艳芳带领近千名演艺界人士和电影工作者举着横幅上街,迫使杨受成公开道歉并宣布《东周刊》无限期停刊。


而2008年的,陈冠希草草道歉,阿娇哭述很傻很天真,媒体把已经站在楼顶的张柏芝往下拽,没人为他们出头,没人游行和抗议,因为,芳华已逝。


《艺术人生》中,王家卫看着张国荣在《阿飞正传》中独舞的片段,悄悄在墨镜下流了一滴泪,不知他是在追忆那个孤独的旭仔,还是在缅怀那个逝去的时代。


向那个经典的时代说一声再见吧。


也对自己的青春芳华,道一声珍重。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赵若虹 | 许鞍华 | 李白 | 李宇春 | 雷海为 | 王小波 | 曾国藩 | 黄渤 | 陈鸿宇 | 钟扬 丁磊 | 清明特刊 | 袁枚 | 斯皮尔伯格 | 伍尔夫 张国荣 赵立新 | 武大靖 | 陈睿 |  周一围 | 海子 | 陈坤 | 黑泽明 | 朱天心 | 金士杰 | 毓秀 | 刘强东 |  | 李敖 | 梅婷 | 李嘉诚 | 撒贝宁 | 霍金 | 朱亚文 | 王小川 | 金庸 | 俞飞鸿 | 吴宓 妇女节 × 淡豹 马尔克斯 | 加里·奥德曼 | 叶兆言 | 张二冬 段永平 张译 张锦秋 | 陈衡哲 | 翟天临 |  | 陆游 | 田沁鑫 | 黄景瑜 | 许知远 | 林超贤 | 朴树 | 麦家 | 徐霞客 | 许荣茂 | 吴秀波 | 费孝通(二)费孝通(一)| 河森堡 | 春夏 | 柳宗元 | 余世存 | 雷佳音 | 埃隆·马斯克 | 巩俐 | 饶宗颐 | 石黑一雄 | 柳云龙 |《如果国宝会说话》× 徐欢 | 惠英红 | 黄执中 | 程璧 | 宜家 × 瓦尔·坎普拉德 | 贾樟柯 | 老狼 |  | 林奕含 | 茅侃侃 | 李清照 | 何香凝 刘若英 | 季羡林 | 莫言 | 纳兰性德 | 曾祺 |《红楼梦》× 探春 毕淑敏 | 黄晓明 | 章子怡 林真理子 村上春树 | 波伏娃 | 苏东坡 | 蒋勋 | 王小波 | 阿城 | 三毛 | 王朔 | 刘震云 | 贾平凹 | 冯唐 | 李宗盛 | 黄轩 | 六神磊磊 | 蒋方舟 | 梁鸿 |《芳华》× 苗苗 | 陈凯歌 吴晓波 高晓松 | 木心 | 钱钟书 | 陆天明 | 沈从文 | 严歌苓 | 余光中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上海粤语新歌榜联盟